2016年隆冬时节,草原钢城传来喜讯:总投资20亿元的内蒙古制造业“翘楚”——直驱永磁电机及应用项目落户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。项目每台发电机组应用钕铁硼永磁体磁钢约1.2吨,是包头市新材料应用产业的一个重大突破。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标杆,一批项目凝成一股巨大合力,促进全区经济迸发出新活力。来自自治区发改委的数据显示:截至2016年11月底,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总规模5516.4亿元,增长25.3%。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介绍:“2016年以来,内蒙古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,在招商引资上出实招,在优化环境上见实效,在资金筹措上动脑筋,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,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。” 招商引资:“磁场”效应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态势 “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,在一定意义上讲,投资是经济增长的‘第一拉动力’,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‘第一抓手’。”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犹在耳畔。 以会议精神为行动指南,全区各地积极行动起来,迈开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步伐。当我们将目光锁定在草原深处的锡林郭勒盟,一幅招商引资画卷徐徐展开:在西安市、北京市、成都市举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;筹办第九届全国广东商会会长联席会议·锡林郭勒盟投资环境说明会;在北京组织召开草原英才鸿雁行动·锡林郭勒盟对接洽谈会,与北京市亦庄开发区达成产业转移合作意向;搭建微信平台在包头“全国蒙商大会”上集中推介牛羊肉品牌以及投资项目…… 以锡林郭勒盟为示范点,招商引资的“磁场”辐射北疆,全区已形成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点上开花、面上结果的磅礴之势: ——2016年11月7日,自治区政府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,与有关部委及企业签署6项协议、93个项目,总投资508亿元; ——2016年11月15—17日,自治区政府在香港成功举办“2016内蒙古·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”,共签约74个重点项目,金额总数达223.1亿美元; …… “2016年以来,内蒙古不断创新招商模式,突出招商重点、拓宽招商渠道,完善招商平台,优化招商环境,精细招商、活动招商、以商招商、有序招商、互联网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‘组合拳’招招精准,凝聚投资的‘磁场’效应不断放大。2016年1到11月份,全区仅利用外资20.5亿美元,同比增长3.7%。”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。 优化环境:松绑解绊使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“洪荒之力” 2016年8月31日,在内蒙古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。从这一天起,内蒙古全面实施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登记制度。这意味着,企业以后办证只需跑工商一个部门,且不需再缴纳相关登记费用,真正实现了“松绑上阵”。 据自治区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2016年,为优化投资环境,工商部门完成了“三证合一”“五证合一”“两证整合”等改革,先行先试了企业简易注销、电子营业执照等,前置审批精简率超过85%。一系列简政放权的组合拳,打破了运行30多年的传统制度、程序和工作模式,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松了绑、解了绊。2016年,全区新设市场主体日均保持在1000户以上,活跃度总体保持在70%左右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加快发展,既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,也有力推动了新经济、新动能快速成长。 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优化投资环境已成为2016年内蒙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“撒手锏”。这一年,自治区政府使出“洪荒之力”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营造和谐公平的投资环境。 这一年,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政策,全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; 这一年,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启用,实现了重点项目审批报建受理、办理、监管“一条龙”服务,提高了审批效率,缩短了办事时限; 这一年,全区简政放权持续推进,自治区、盟市、旗县三级“权责清单”编制完成,取消和暂缓执行自治区本级审批事项6项、下放行政权力196项,制定的“八张清单”得到国务院肯定;“营改增”试点全面推开,全年累计减税让利200亿元;大力推进电力多边交易、大用户直供等电力综合改革措施,降低企业成本; 这一年,内蒙古积极引导规范市场秩序,推动诚信体系建设,全面加强综合执法改革,大力推行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,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制度,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法制环境,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。 通过简政放权、降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优化环境举措,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。据自治区经信委统计,2016年前11个月内蒙古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复工1004个,建成竣工27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,中天合创140万吨煤制烯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、伊泰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复。 资金筹措:突破瓶颈推进PPP模式在内蒙古竞相落地开花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,资金短缺往往是制约项目进展的一大瓶颈。2016年以来,全区各地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,大力推广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加大金融创新力度,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热情和活力,让资金问题不再掣肘。 据悉,赤峰市把PPP融资模式改革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切入点,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,就有251个项目录入财政部PPP信息平台、总投资额1666.1亿元。 如今,在重大项目推进中,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正在内蒙古竞相落地开花。 2016年12月27日,中国PPP基金公司与内蒙古财信集团签署《中政企内蒙古PPP基金有限合伙协议》,正式成立中政企内蒙古PPP基金,该基金规模为57亿元,其中:国家PPP基金出资50亿元,自治区出资7亿元。中国PPP基金公司分别与呼和浩特市新机场项目、呼和浩特市“塞外安居新城”和“塞外安康新居”公租房建设项目等5个PPP项目签署投资意向协议。同时,自治区财政厅与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署《自治区PPP基金框架合作协议》,基金首期规模200个亿,其中:自治区财政出资20亿元,吸引金融机构180亿元。按照基金投资单个PPP项目10%投资额度比例测算,内蒙古PPP基金预计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元,将主要支持铁路、公路等七大网络体系建设,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。 “2016年是PPP项目在内蒙古的‘落地’之年。截至2016年12月底,全区共有829个项目纳入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,总投资7044亿元。全区181个国家示范和自治区推介项目中,70个项目进入采购和执行阶段,投资规模为985.24亿元。”自治区财政厅副巡视员包烂漫告诉记者。 金鸡报福新春到。回眸2016,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说:打赢重大项目攻坚战,内蒙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;展望2017,内蒙古重点项目建设必将再扬风帆!(李永桃) (原标题:招商引资出实招 优化环境见实效)